FOB、CFR、CIF搞不清?外贸人90%都踩过坑!这篇教你一次选对!

陶七谷  发布于 2025-07-29 23:09 评论 0 条

刚做外贸那阵子,说实话,FOBCFRCIF这几个词我都听说过,但真理解到“风险划分”和“费用边界”,那是后来被坑过之后才明白的。

我印象最深的一单,是当年出口一批货去南美,用的是CIF条款。我以为“到岸价”就意味着我把货安全送到港口就完事了,哪知道半路船出事,客户直接甩我一句:“重发一批”。那一刻我才意识到,术语看起来就几个字,真弄错了,赔的是大几万的货和人情关系

所以今天我就来聊一聊,FOB、CFR、CIF到底是啥,有啥本质区别,外贸人该怎么选才不掉坑

01 | 这些术语,不只是报价方式,更是“责任划分书”

很多人会把FOB叫做“离岸价”,CIF叫“到岸价”,听着挺直观,但你真要按字面理解,保准出事。

说白了,这三个术语最核心的区别,是“风险什么时候从卖家转到买家”,还有“谁付运费”“谁付保险”。

我们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来记:

  • FOB:我把货装上你指定的船,你自己搞运输、搞保险,我交货即结束。
  • CFR:我帮你订船、出运费,但货一旦装船,风险就是你的了。
  • CIF:我还给你顺带买了保险,但装船之后出了事,你找保险公司,不找我。

也就是说,风险转移点这三者是一样的,都是装船那一刻。区别在于——卖家额外替你出了多少钱,做了多少事。

02 | 举个例子,可能比讲术语有用

假设我从宁波出口一批陶瓷杯去鹿特丹港。

  • 如果是FOB宁波港,我只管把货装上你指定的船,然后你负责之后的运费、保险和清关。我甚至可以不管你找的船靠不靠谱(当然现实里还得留个心眼)。
  • 如果是CFR鹿特丹港,我得负责订舱和付海运费,船开出去后就不归我管了,你自己买不买保险,我不负责。
  • 如果是CIF鹿特丹港,我不仅要出运费,还得给你把保险也买了(通常保额是货值的110%),但注意,我买的只是“替你买”——出了事还是你去找保险公司索赔

03 | 坑在哪?老外不会教你,但你得明白

最容易踩的几个坑,我是实打实听同行们讲过、自己踩过的:

1. 把CIF当成“送货上门”

有个朋友出口钢材,客户签的是CIF条款,结果中途船出事故,客户拍桌子要求“你得重新发一批”。但事实上,CIF的保险只是我“帮你买了保险”,不是我对你负责到底。

所以CIF≠卖家兜底,更不是包到仓库的到门价。

2. CFR下不发装船通知

这个很多人会忽视。你以为货装上去了就交货完了?不。CFR条款下,卖家必须及时通知客户货已装船,否则出了事法院可能认定你没完成交货义务。真的有人因为这事赔了几十万。

3. FOB下随意让客户订船

图省事是常态,但风险更大。你让客户指定的船公司万一出问题,比如是“黑船”或者拖延装船,产生的码头堆存费可能高达几万块,买家一句“你配合不到位”,就能让你吃哑巴亏。

我自己就吃过这种亏,后来合同里都会加一句:“客户指定的船公司需经卖家书面确认”。

04 | 怎么选术语?别只看价格,先看控制权

其实很多外贸新手都会问我,“这三种哪种最好?”

我的回答是:没有最好的术语,只有最适合的场景。

  • 选FOB:你想控制成本、怕风险,也信得过客户,或者客户坚持指定船公司。
  • 选CFR:你可以拿到更低的运价,又不想对运输风险兜底,适合低货值货物。
  • 选CIF:你想给客户提供“全包服务”,或者买家新手多、不太懂海运流程。

卖家责任排序:CIF > CFR > FOB

报价结构公式:FOB + 运费 = CFR,CFR + 保险 = CIF

如果你连报价都搞不清结构,客户一问“报个CIF价”,你还在临时百度,那这一单大概率也保不住了。

05 | 一些我用过的避坑提醒(建议你也抄走)

  1. 不管哪个术语,出口清关永远是卖家负责,别听客户说“你交给货代他们来搞”。
  2. 用CIF的时候,保单一定要提前开好,别等货都走了才想起“要不要买个保险”。
  3. FOB术语下,也建议合同写清:装船港费用包含什么,比如码头操作费THC、文件费DOC、封条费SEAL这些,明确谁出。
  4. 有些国家港口特别复杂,比如印度、尼日利亚、巴西这种地方,不建议轻易用CFR,客户能力差一点你都得跟着倒霉。

写在最后:

我一直觉得,外贸不是拼报价的游戏,是拼“谁把事看明白”

FOB、CFR、CIF这几个术语,表面是字母缩写,背后其实是责任、风险、费用的分水岭。你搞清楚了,能省下几万块的麻烦;你不懂,可能一句“你还没完成交货”就让你赔光利润。

讲真,我至今接每一单海运订单,术语确认环节都不敢含糊。外贸里吃亏多半不是因为你不努力,而是术语选错一步走偏,全盘皆输

💰  还没有外贸收款账户?免费注册一个:

发表评论

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