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美国刚取消800美元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不到一个月,欧盟也迅速跟进。2025年5月,欧盟委员会提出草案:对所有直邮至消费者的小额包裹征收2欧元固定手续费,而对经由欧盟本地仓发货的包裹则征收0.5欧元费用。
这项政策预计将对以中国为主力供应来源的跨境电商行业,尤其是依赖低价直邮模式的卖家,带来深远影响。
一、政策核心内容:2欧元手续费并非“税”,却等同“加税”
欧盟方面将此项征收定义为“管理成本补偿”,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税收,目标是缓解海关压力、加强监管安全。但实际效果上,这笔费用将直接增加卖家运营成本,并通过售价影响消费者行为。
数据显示,2024年进入欧盟的低于150欧元的小额包裹达46亿件,其中约91%来自中国。换句话说,这项政策几乎是为中国跨境电商量身定制的“门槛”。
二、直接冲击:中国低价直邮模式首当其冲
1. 成本抬升,利润空间被压缩
以服装、手机壳、小饰品等轻小件产品为例,单件售价常在10-30欧之间,利润原本已非常微薄,每件额外增加2欧元成本,可能直接吞噬全部利润。若商品单价为20欧元,则新增成本占比已达10%。
2. 平台与卖家需二选一:涨价 or 自吞
对于平台(如Temu、Shein)而言,有两种选择:
- 涨价转嫁给消费者,但会降低其“超低价”标签吸引力;
- 自行吸收成本,将进一步压缩利润,影响平台盈利能力。
中小卖家则更为被动,无法与平台抗衡定价体系的卖家可能直接出局。
三、间接效应:影响市场格局与消费者行为
1. 本地卖家或迎“喘息机会”
欧盟本地零售商、独立站卖家、传统商超等过去一直批评跨境直邮构成不公平竞争。新政有望部分修复价格倾斜,提高本地卖家的生存空间。
2. 消费者体验或将下滑
曾经“包邮低价”的跨境购物体验可能不再。一旦商品涨价、物流时效拉长,消费者复购率可能下降,平台用户粘性被削弱。
四、趋势信号:小包免税时代或将终结
欧盟此举并非孤例,美国、日本、英国等经济体也在采取类似措施,表明“全球小包裹收紧”成为政策共识。本次征费,更像是为后续取消150欧元免税门槛、重构跨境电商监管体系的铺垫动作。
五、跨境卖家该如何应对?
1. 转型本地仓/海外仓模式
- 欧盟明确通过“2欧 vs 0.5欧”费率差,鼓励平台使用海外仓。
- 卖家可通过第三方海外仓或平台集运服务进入“本地发货”轨道,批量清关压缩关税成本,同时提升配送时效。
2. 优化产品结构
- 淘汰低货值、利润低、物流费用高的SKU;
- 向中高客单价/高利润率商品转型,如家居、3C电子、定制类产品。
3. 提前准备VAT与合规资料
- 部分欧盟国家(如意大利)已提出缴纳5万欧元保证金的VAT保号要求;
- 建议卖家尽早完成税务合规布局,避免税号失效导致无法发货。
4. 深耕欧洲本地化运营
- 包括广告投放、本地客服、商品适配、与欧洲本地品牌合作;
- 尝试“本地商家→本地消费者”的模式,降低跨境风险与履约成本。
5.切换低成本、高稳定的跨境收款方式
- 手续费和资金回流也是卖家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整体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,选对收款工具就是守住利润最后一环。
- 对于依靠Temu、Shein跑小单的卖家来说,每单利润都在压缩,能省一分是一分。在汇率和平台抽佣之外,收款手续费是最容易忽略的“出血点”,建议选用如万里汇(WorldFirst)这类低成本收款方案。
>>参考:
六、结语:规则变了,路径也得变
欧盟拟征小包裹手续费,不是一条“临时政策”,而是一个明显信号:跨境电商全球监管正在系统性收紧。过去依靠政策红利和物流成本差建立的优势,正在逐步消失。
对于中国跨境卖家而言,转型的窗口期正在快速关闭。是主动变阵,还是被动出局,取决于谁能更快读懂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