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品,是外贸生意的“命门”。
说得直白一点,产品选对了,一切都好说;产品错了,客户再多都白搭。
但比“选错”更可怕的是——你以为自己选对了,其实从一开始就走歪了。
这不是危言耸听,我在外贸圈看过太多血泪故事:
有人刚做就选智能穿戴设备,样品寄了半年还没搞定认证;
有人靠感觉选了环保竹制品,运费一算占了成本40%;
也有人啥都不看,就盯亚马逊热榜,结果卷得连个询盘都没见到。
我自己早年也走过弯路,赔过钱、压过货、被客户骂过。后来才慢慢理出一套适用于外贸人的选品方法论——不花哨,不跟风,但落地、能执行、有利润。
今天这篇文章,我打算一次性讲透:
- 做外贸到底该怎么选品?
- 哪些产品利润高?
- 新手怎么系统性找到高利润商品?
耐心看完,别说你没有收获。
一、什么样的产品,才叫“高利润商品”?
很多人理解错了“高利润”这三个字。
他们以为成本低、售价高,就是高利润。但实际上,真正的高利润产品,是这种:
✔︎ 单品利润合理、回款快
✔︎ 订单稳定、需求持续
✔︎ 市场不极度内卷
✔︎ 供应链稳定、售后低
✔︎ 能持续做2年以上
换句话说,高利润的本质,不是“卖得贵”,而是“卖得住、卖得久、卖得轻松”。
比如我做过一个“宠物剃毛器”项目,成本45元,出厂价80元,看起来就赚35元。但后来一算:
- 发欧美FBA要40多元运费;
- 亚马逊收佣12%;
- 有15%的退货率(因为买家觉得噪音大);
- 每个月都有3-5个因“刀头卡毛”要换新…
你说这还高利润吗?看似毛利高,其实净利不足10%。
反倒是后来我接了个“宠物粘毛器”,成本8元、出厂15元,但退货率极低、复购率高,卖家每月都追加3000件。毛利不高,但持续赚钱。
所以我现在选品的标准,从来不追高毛利,而是追“轻运维+可规模化”。
二、新手该怎么选品?我总结了一个四步法
第一步:精准定位目标市场
你要先搞清楚,你要面对的是欧美、中东,还是非洲、东南亚?
不同市场,热品完全不同:
- 欧美:重视设计感、环保理念、标准认证
- 中东:关注价格、耐用性、伊斯兰文化适配
- 非洲:务实刚需、高性价比、简化包装
- 东南亚:混合需求,既要便宜,又喜欢颜值高的东西
举个例子:
- USB取暖毯在北欧热卖,但你去推东南亚客户,不是被笑死就是被拉黑;
- 自动收纳伞在新加坡能火,但在墨西哥没人愿意花5美元买把伞。
市场不同,需求本质不同。选品前你得明确:你要打哪一块市场?
第二步:筛选“利润健康”的细分赛道
我会看这几点:
1)运费占比不能超过售价的30%
如果你产品单价才10刀,运费要6刀,那除非你能打包做组合,否则没法做长线。
所以体积小、重量轻的产品更容易起盘,尤其对刚起步的商家。
比如:
- ✔︎ 手机支架
- ✔︎ 厨房硅胶刷
- ✔︎ 折叠收纳袋
- ✔︎ 小型美妆工具
这些产品虽然不起眼,但组合装卖出高客单、复购率还不错。
2)客户群要真实存在,并且足够“多”
别追那种“大家说好”的风口,要找那个有持续用户需求的稳定市场。
怎么验证?我有几个常用的方法:
- 用Google Trends看关键词5年走势;
- 看1688的搜索热度和询盘增长;
- 在YouTube搜关键词,看近1年内视频播放量。
只要三个维度都不低,那说明这个品是真有客户在搜、在买、在用。
第三步:对照自己的“资源匹配度”
这个很多人忽略了:你能做的产品,不是你“看上”的,而是你“拿得下”的。
你得自问三句话:
- 我有没有稳定靠谱的上游?
- 我有没有价格/交期/质量的优势?
- 我有没有办法快速打出样单+标准化输出?
如果都没有,那你再喜欢这产品也得放弃。
因为你做得再好,客户也会选“比你靠谱的”。这是现实。
第四步:快速试水,数据说话
再理想的选品,没有实操验证都是空谈。
我通常用这几步试水:
- 先做小批量样单(不超50件);
- 发站内/站外测试广告,拉流量;
- 看三组数据:点击率、转化率、退货率;
- 如果有一项不合格,就暂停继续上量。
最怕的就是那种“数据不行还硬撑”的选品策略。
我以前吃过亏,一款智能按摩器,广告ROAS不到0.6,我还幻想“可能过几天好转”,结果一个月亏了1万多广告费。
选品最大忌讳就是“不肯放手”。
三、哪些产品是“天然高利润+易操作”的推荐方向?
不是推荐单品,而是推荐“方向”:
✅ 小而轻,但客单高的功能性用品
比如:
- 骨传导耳机(非爆款平台型)
- 室内植物加湿器(静音+极简设计)
- 可定制手机壳(文化图案、本地定制)
优点: 卖点清晰、适合DTC、利润稳定
✅ 可复购/可迭代的生活用品
比如:
- 厨房清洁布/魔术擦
- 洗衣凝珠、洁厕泡腾片
- 宠物营养粉、宠物除臭剂
优点: 客户复购意愿高,后续成本低
✅ 细分场景下的高性价比用品
比如:
- 旅行收纳分袋(非传统行李箱)
- 宝妈哺乳期护垫/湿巾(中高端定位)
- 轻量露营装备(便携铝合金桌椅)
优点: 同场景产品多、适合组套销售
四、最容易被坑的选品方向(建议慎入)
❌ 看起来毛利高,实则内耗严重的品类
如:小家电、3C智能周边、高仿美妆工具
原因: 售后高、退货多、流量贵、打广告死得快
❌ 认证门槛高、入场复杂的敏感品类
如:婴儿用品、医用口罩、插电产品、带蓝牙/WIFI功能产品
原因: 审核周期长,测试成本高,出问题就被投诉封店
❌ 爆款级别产品(抖音/亚马逊热榜)
原因: 上市周期短、被大卖快速吞掉、利润极低
别看短视频说什么“一天出500单”,你没算法推、没资源跟、没预算烧,怎么卷得过?
更别说今天爆款,明天平台就砍类目。
最后,我的一点建议:
别幻想一款产品能一夜爆红。
做外贸,选品的核心不是“猜爆款”,而是“构建可持续盈利的产品池”。
你要做的不是“一个产品养活公司”,而是“10个产品构建稳定现金流”。
所以:
- 多试错,但快速止损;
- 多验证,但别拖延;
- 多观察,但别瞎跟风。
稳,才是长久的生意之道。
如果你真的打算认真做外贸,那选品这步绝不能马虎。
愿你早点找到那个“又好卖、又好赚、又能持续”的产品,走上属于你自己的那条黄金通路。